明孝宗独宠张皇后那么多年 张皇后的结局又是什么-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明孝宗独宠一生的张皇后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张皇后晚年不是一般的悲惨,遭受排挤不说,还尊严尽失,以太后之尊穿破衣下跪。如果明孝宗在天有灵,估计会泪流满面,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

image.png

  有缘人终成眷属

  如果不出意外,张皇后别说这一辈子嫁给明孝宗,估计连明孝宗的面都见不到。

  因为早在她入宫之前,他的父亲张峦就已经将她许配给兴济县当地的富豪孙伯坚。

  但可惜的是,孙伯坚自从与她有婚约以来,就卧病在床,久不能愈,婚事一拖再拖。

  恰好当时明宪宗要为还是太子的明孝宗选妃,以至于张皇后产生其他的想法,那就是参加选妃。

  由于张皇后已经与孙伯坚有婚约,虽然没有正式踏入孙家的门,但也算是半只脚已经踏入,如果孙伯坚不同意解除婚约,她是不可能有机会去参加选妃的。

  从她后来能够入选来看,她一定是个绝色美人,按道理来说,孙伯坚没有理由同意解除婚约,但事实是,孙伯坚选择了同意,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有人跟孙伯坚说,与张皇后有婚约之前,身体状况一直良好,但是在与张皇后有婚约之后,身体状况一落千丈,有没有可能是张皇后克他。

  孙伯坚细想这句话,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才决定解除婚约。

  况且,虽然张皇后是绝色美人,但明朝地大物博,从来不缺绝色美人,没有了张皇后,可以另外再挑。

  再者说了,如果张皇后真的能够入选,那么一定会记得他的大恩大德,到时候岂不是时来运转,得道升天。总而言之,这笔买卖不亏。

  后来事实证明,这笔买卖赚大了,他因此得到了一个大理寺卿的位置。

image.png

  张皇后的外貌条件虽然不错,但毕竟他的父亲只是一个秀才,要说她能够当选太子妃,所有人都不相信,她顶多只是去凑数。

  但现实总是出乎意料,三百多名竞争者,其中不缺乏家庭条件比她好的,外貌条件比她好的,但是全部被她击落下马。

  而她则义无反顾的登上太子妃的宝座。

  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驾崩,明孝宗继位,她也得以更进一步,成为令天下女子羡慕的一国之母——皇后。

  由于明宪宗驾崩的时间太快,成化二十三年选完太子妃不到半年就驾崩,根本来不及选太子嫔,以至于明孝宗后宫就只有一位张皇后。

  封建社会讲究的是家天下,皇帝有没有后代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运行。

  因此,明孝宗继位的第一年,就有人提出选妃一事。但是明孝宗却以先皇驾崩不到三年为由拒绝。

  但实际上,这个拒绝的理由根本算不上理由。

  明朝的哪一个皇帝都没有因为父亲去世不到三年而拒绝选妃的,不说别人,就说明孝宗的儿子明武宗,继位的第一年就选了一大堆的妃嫔。

  “比观正德改元,即立三宫”——《明孝宗实录》

  明孝宗此举明显是为了张皇后考虑,但是大臣们可不管,就连藩王也跟着凑了一回热闹,上书要求明孝宗选妃,但明孝宗都一一拒绝。

  明孝宗独宠张皇后一事,朝廷人人知晓,民间也人人知晓。

  状元魏庄渠因为在策论中批评明孝宗不顾大局独宠张皇后,结果一下子被明孝宗从第一名的状元移到二甲第九名,简直是倒霉倒到家。

image.png

  从众人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明孝宗为了张皇后到底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

  明孝宗为什么会坚守一夫一妻制呢?这与他从小接受的封建社会教育不是完全不一样吗?这主要于他年幼时的经历。

  由于明宪宗懦弱,后宫被万贵妃一手把持,而万贵妃没有怀孕生子的能力,自然也就妒忌起后宫的其他女人,只要一有女人怀孕,当即就叫人过去将胎儿打掉。

  明孝宗的母亲纪姑娘原本只是一个看守内藏库的宫女,但却在明宪宗视察内藏库的时候被明宪宗临幸,怀上明孝宗。

  纪姑娘知道危险即将来临,因此一直遮遮掩掩,但还是逃不过万贵妃的眼睛。万贵妃接连派了两次的人要打掉他的儿子。

  第一次是在她刚怀孕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她儿子生出来的时候,这两次的人都倍有良心。

  第一次的人谎称她没有怀孕,只不过是肚子有毛病,第二次的人将她的儿子带到退休太监宫女的聚集地安乐堂扶养。

  而这一抚养就是六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明孝宗吃的一直都是百家饭。为什么抚养的时间是六年?而不是七年、八年呢?

  因为恰好当时太监张敏为明宪宗梳头,明宪宗感慨自己明明都已经过了三十岁,却连一个儿子都没有,真的是可悲可叹。

  张敏意识到时机成熟,于是将明孝宗存在一事说了出来。

  得罪万贵妃,后果很严重,直接参与到隐瞒明孝宗存在一事的太监宫女都一一死亡,其中就包括太监张敏,还有纪姑娘。

  万贵妃为什么敢如此胡作非为呢?因为明宪宗是她看着长大的。

  在明宪宗当太子的时候,她是明宪宗的贴身宫女,而贴着贴着就住到了一起。

  试想一下,哪里会有一个女人害怕自己从小养到大的男人,而男人又怎么会反抗将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女人。

  明孝宗相比于其他的皇帝,更加懂得真倩,毕竟要不是那一个个真情的太监宫女,他就不会能够活到六岁,明朝更加不会出现明孝宗。

  正是因此,他虽然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但是也能够接受一夫一妻制。

  太过于纵容

  明朝276年的历史,要说到哪一朝的外戚最为嚣张跋扈,那一定是弘治一朝。

  张皇后分别有两个弟弟,一个叫作张延龄,一个叫作张鹤龄,在当时简直比螃蟹还横。

  由于明朝的皇后基本上全部出自于民间,因此每逢有皇后诞生,皇帝都要提升皇后父亲的地位,怎么个提升法呢?直接提升为伯爵。

  不过提升的人仅仅只限于皇后的父亲,其他人不包括在内,就比如皇后的兄弟。

  然而在当时,除了张峦是仁寿伯之外,他的次子张延龄竟然也是伯爵,称“建昌伯”。到后来,父子俩双双进爵,升为侯爵。

  而长子张鹤龄之所以没有爵位,是因为他能够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一人封后,全家封爵,这在明朝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俗话说“盛极必衰”,张氏兄弟要是知趣,也应该有所收敛,但是偏偏张氏兄弟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叫做收敛。

image.png

  张氏兄弟明明获赏数千顷田地,但仍不知足,还到处侵占民田。一时间,报官的人数不胜数,甚至闹到了朝廷。

  明孝宗特地派遣司礼监太监、刑部侍郎、大理寺卿(豪华阵容)前往勘察,结果一一属实。但由于张氏兄弟是外戚,并不敢处置,只处置了作为走狗的家奴。

  张皇后从太监处得知自己那两个弟弟的不法行为遭到打压,竟然敢当着明孝宗的面就对办案人员破口大骂,此举明显已经涉及到后宫干政。

  要是换别的皇帝,早就跳起来给她一耳光,但是明孝宗却选择了静静的听。要是将明孝宗换成明世宗,估计她不死也得残废。

  要知道明世宗就因为皇后瞪了他一眼,当即就要弄死皇后,吓得皇后直接流产。

  张氏兄弟都已经敢侵占民田,其他的不法事肯定也没有少做,就比如残害百姓,欺行霸市,最令人毁三观的是,竟然连屠杀和尚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

  户部主事李梦阳对于张氏兄弟的种种劣迹,实在是看不过,明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张皇后,但仍上书弹劾,甚至在书中直接将张皇后称为“张氏”。

  没得到任何的结果不说,还被张鹤龄反咬一口,说他故意贬低张皇后,罪名当斩。

  要不是朝廷的官员为李梦阳说情,说“张氏”指的并不是张皇后,而是张鹤龄,说不定李梦阳就得饮恨西北。

  要知道,当时的李梦阳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文坛的第一号人物。连李梦阳都招架不住张氏兄弟,更何况其他人。

  “后二弟俱封爵,势倾中外”——《蒹葭堂杂著摘抄》

  由于长期无人敢管,就算敢管也奈何不了,张氏兄弟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

  有一次明孝宗在皇宫里大摆宴席,邀请张皇后的家人前来参加。

  张氏兄弟竟然敢趁着明孝宗去上厕所的空隙,公然将皇冠戴到自己的头上。

  太监何鼎当即要进行阻止,但是张氏兄弟却一把把他推开。

  这已经足够过分,但还有更加过分的。

  张氏兄弟除了戴皇冠,还要窥探明孝宗的卧室。

  何鼎忍无可忍,拿起金瓜对着张氏兄弟就是一顿暴打,还上报明孝宗,“二张大不敬,无人成礼”。

  忠心护主的何鼎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入住诏狱,到头来竟然还被太监李广杀死在诏狱里。而指使李广的人就是张皇后。

  想当年,明英宗要封钱皇后的父亲为伯,钱皇后一口拒绝,认为只需要一个都督同知即可。

  后来的李太后,父亲大规模贪污军饷,以至于前线战士的棉衣出现问题,接连多人冻死。李太后不顾他是父亲的身份,当即把他叫进宫,就是一顿责骂。

  古人云,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那么,张皇后与张氏兄弟的报应什么时候来呢?明世宗继位,报应就来。

  报应不爽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但由于明武宗无子,又无兄弟,皇位的继承人只能从宗室里面挑选,挑选出血缘与明武宗最接近的一个。

  这个与明武宗血缘最接近的一个宗室成员就是兴献王朱厚熜,既后来的明世宗。朱厚熜的父亲是距离明孝宗最近的一个弟弟。

  明世宗后来虽然沉迷于修道几十年不上朝,但还是少年的他对朝政也颇为上心。

  当年还是兴献王的时候,他就曾放出豪言,倘若有一天他在朝,一定会开创盛世。

image.png

  而明武宗活了三十一年,就玩了三十一年,当皇帝能够当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后来清朝皇子的老师就经常拿他当反面教材,一旦有皇子不好好听课,就说:“难道你想当明武宗吗?”

  按道理来说,明武宗只顾自己,不顾国家,作为太后的张皇后应该站出来劝阻,但是明武宗在位十六年,她从未说过一句话,任凭明武宗胡作非为。

  要是换别人,可能不理解,但这个人毕竟是张皇后,非常理解,而明世宗可不理解。

  从一开始他就对这个伯母有很大的偏见,认为是她造成了正德一朝十六年的混乱,而她之后的所作所为,更是让明世宗对她的印象日益恶劣。

  明世宗从藩王成为皇帝,他的母亲蒋氏自然也就成为太后。但是张皇后却用藩王妃的旧例去对待她,明世宗虽然不说,但是看在眼里。

  张皇后对蒋氏傲慢,对明世宗也一样傲慢,因为在她看来,要是她对明世宗继位一事从中作梗,明世宗就继不了位,因此她是有大功的,对明世宗说话常常居高临下。

  而明世宗天性刻薄寡恩,关于他的“光辉事迹”,上面就已经提到过一件,他又怎么可能会放过一没有丈夫,二没有儿子,说简单点就是已经没有任何依靠的张皇后。

  嘉靖元年,明世宗举行大婚,原本后宫传出来的旨意是以张皇后的名义传出来,但是明世宗却硬生生将张皇后改成了自己的母亲蒋太后。

  嘉靖三年,蒋太后生日,明世宗特意提高规格款待。而到了张皇后生日,明世宗故意压低规格,竟然连朝贺这一环节都要减去。

  以至于群臣都感觉到有失体面,纷纷上书。但是明世宗置之不理,反而还将上书的官员全部治罪。

  嘉靖四年,张皇后居住的仁寿宫起火,张皇后只能搬到仁智殿居住。

  按照规定,从张皇后搬到仁智殿的那一天起,仁寿宫就要开始重修工作,但是明世宗却以国家财政出现问题为由,强行停止仁寿宫的重修工作。

image.png

  明世宗的报复难道只对准张皇后吗?不会,他对准的还有张氏兄弟。

  张氏兄弟为非作歹半生,终于迎来了报应,被人上书控告谋逆,而关于他的种种劣迹简直是一抓一大把,但劣迹归劣迹,却没有他们谋逆的直接证据。

  毕竟他们虽然狂妄,但还是有点理智,谋逆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要知道,明朝皇帝的权力是前所未有的大,后来的魏忠贤已经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还是被明思宗一句话给拿下。

  但是明世宗却说:“难道谋逆需要证据吗?要是有证据的话,是不是还要等谋逆成功后,再将他们判处?”明世宗明显是奔着人去的。

  因此,张氏兄弟双双入狱。

  恰好当时明世宗的嫡长子朱载基出生,张皇后想要借着祝贺去求情,却被拒绝。

  张皇后知道明世宗是打算来真的,自己要是放不下面子,说不定自己那两个弟弟就会命丧黄泉。

  被逼无奈,她只能身穿破身,用草席当垫子,未经明世宗的同意,擅自到明世宗的住所跪在地上,请求明世宗放过她的两个弟弟。

  要知道,当时的她已经将近七十岁。但是明世宗却不以为然,而这已经是她能用的最后一种办法。

  嘉靖十三年,张鹤龄病死狱中,嘉靖二十五年,张延龄被以谋逆的罪名斩首示众。

  如果张峦不是早在弘治五年就去世,说不定还会被明世宗拉出来,以纵容儿子作恶为由处死。

  想必无论是当时的官员,还是百姓,对于张氏兄弟的死亡,肯定是兴高采烈的,毕竟这两个祸害作恶多端,也算得上是罪有应得。

  张皇后本人在嘉靖二十年去世,只看到了张鹤龄的死,并没有看到张延龄的死。

  也正是因为她去世,明世宗才不用碍于面子,将张延龄公开处刑。

  其实,在嘉靖十三年到嘉靖二十年这段时间里,张皇后还经历了另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蒋太后的去世。

  明世宗自认为蒋太后的死是张皇后干的,头脑一热,竟然动了废掉张皇后的想法。

  要不是内阁大学士李时从中斡旋,说不定她就不是以太后的礼仪下葬,而是以妃嫔的礼仪下葬,甚至以平民的礼仪下葬。

  事实上,她的下葬礼仪名义上是太后的下葬礼仪,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太后的下葬礼仪。

  因为太后的下葬礼仪皇帝必须在场,而当时明世宗并不在场,而是太监负责主持,其他的规格方面也是一减再减。

  “厚薄任情,其于丧礼最减杀则昭圣太后”——《万历野获编》

  张皇后的下场可谓是咎由自取,她如果不一再纵容张氏兄弟的所作所为,张氏兄弟哪里会落得这么个下场。她如果支持明孝宗纳妃,皇位又怎么会轮到明世宗来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