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时期就实施了海禁政策 郑和下西洋又是怎么回事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海禁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当中,海禁政策曲曲折折,时而禁止,时而开放,时而严管,时而放松,这些政策与明朝发展所处的阶段都有关系。关于海禁,明朝有个与此政策很冲突的事件,而且影响力巨大,就是“郑和下西洋”。

  从太祖朱元璋时期受到倭寇和海盗的侵扰开始,明朝就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在朱元璋严令禁海的大背景下,朱棣却派遣郑和下西洋,去干这样工程浩大的远航事业,这难道不是明显与海禁政策相违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经过、结果来综合分析。

image.png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明史·宦官传》已经给出过答案,原因有两个:一、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二、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后来许多人又分析出一些其他说法来,比如“物质交流”、“增进友谊”等。

  但分析来看,《明史·宦官传》中给出的答案还是十分到位的,至少揭示了郑和下西洋的“初始”目的,或者说朱棣命令郑和下西洋的“初心”是什么。生性多疑是古代帝王的通病,朱棣靠靖难之役上位后,建文帝的下落一直不明,这对于政权还不够巩固的朱棣来讲,绝对是一块心病。

image.png

  建文帝

  朱棣登上皇位后,一直希望能尽快得到关于建文帝的消息,他甚至暗中派遣官员到全国各地,秘寻建文帝的踪迹。如果国内找不到,那建文帝从海上出逃也不是没有可能。郑和下西洋由此而起,“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与寻找建文帝并不冲突,并且还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万一在海外找寻到建文帝,很可能会爆发武力冲突,所以必须要有强大的兵力予以配合。

  至于后人所说的一些原因,有些是在下西洋过程中“追加”的,比如“物质交流”,有些则是客观效果,比如“增进友谊”。郑和下西洋的最初原因是寻找建文帝,并且还要炫耀中国的富强,那就得沿途交朋友、拜码头,会见各国的国君等重要人物,那这就要多带一些拿得出手的礼物。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增进了友谊,也有了礼尚往来的物质交流。

  但这些肯定不是朱棣的最初目的,试想一下,朱棣刚刚夺位成功,权力还未稳固,哪有闲功夫去搞物质交流,去增进友谊。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

  郑和下西洋在明朝当时所处的时代,可以算是空前的壮举了。据史料记载,这次远航有“士卒”27000余人,包括军队、翻译、各类技师以及文职随行人员,他们分别乘坐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组成的联合舰队,从苏州太仓刘家河出长江,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航行。沿途经过越南、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的旧港,再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锡兰、古里。

image.png

  据王士性《广志绎》追记,郑和下西洋时,一面向海外各国宣扬明朝的国威,一面搜求海外各种奇珍异宝。在郑和的船队上,除了携带大批的丝绸、瓷器、铁器、铜器之外,还带了700多万两白银。他们前后共花费600多万两,买回了大量香料、燃料、花木、玩物等。

  除了基本工作,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一行人还干了一些“额外”的工作。在他们经过马六甲海峡时,这里有个地方叫“旧港”,就是如今印度尼西亚的“巨港”。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别是地处马六甲海峡这个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通要道,是个谋生发财的好地方。

  自宋朝和元朝以来,就有无数中原人士漂洋过海来到这里,陈祖义也是这股移民浪潮中的一员。陈祖义算是个很有头脑的人物,他刚到旧港,就拉起一支队伍,干起了亦商亦盗的行当,并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海盗头领,甚至一度成为旧港的港主。据史料记载,郑和一行人到达旧港时,陈祖义假装投降,却在暗处试图寻找机会偷袭,不料被另外一位华商头领告发,陈祖义反被郑和抓获。而后来那位告密的华商也成为了明朝在当地的代理人。陈祖义后来被带回大明,因与大明对抗的罪名而被斩首示众。

image.png

  陈祖义影视剧照

  郑和七次下西洋,除掉的不仅有海盗首领,偶尔还会有一些地方酋长和君主也被拿下。比如第二次下西洋,郑和来到锡兰,锡兰国王觊觎郑和所带的财物,他一面将船队请入其国家,一面又派兵掠夺郑和船队的钱财。但如此拙劣的计谋,被郑和一眼就识破了。郑和趁虚而入,攻破其城,并俘虏了锡兰国王。但成祖朱棣对待这些“外国人”,还是显示出了明朝的大气,只是对其批评教育后,就礼送回国了。

  郑和下西洋的结果

  郑和下西洋所带回的物品有两种,一是朝贡来的,二是采购来的。郑和在下西洋率队回到大明后,随同而来的还有沿途各国派来的使者,他们代表各自的君主,向大明皇帝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并且带来了贡品,这就是所谓的朝贡。

  至于采购,并非是商业行为,这些采购回来的物品和朝贡物品一样,只提供给皇室消费,没有进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也无法产生收益。

image.png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的确伟大,这点毋庸置疑。但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来看,并不意味着明朝朱棣时期就开放了海禁,反而郑和下西洋本身应该是海禁的一部分。浩浩荡荡的战舰船队,不但是为了向海外各国彰显实力,也是对所有在明朝沿海活动的倭寇、海盗的威慑。

  在旧港抓捕远近闻名的海盗陈祖义,是对明朝所有走私者,越海者的警告。在锡兰抓获锡兰王,是对觊觎明朝沿海的各国海盗的警告。明朝是在向世人宣告,在海上可以自由出入的,只有官方船队,而不是民间武装。

  我们可以发现,郑和七次下西洋,民间私人船只依然不允许出海,而且对海外贸易者也仅提供朝贡这一个方式。所以,郑和下西洋本质上与海禁并不冲突,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可以说郑和下西洋本身就是海禁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马皇后与朱元璋:辅佐一代雄主的幕后英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以其从乞丐到帝王的传奇经历闻名于世。在他的背后,有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马皇后。她不仅是朱元璋的妻子,更是他坚..

    马皇后与朱元璋:辅佐一代雄主的幕后英雄
  • 权力与忠诚的交织:朱元璋为何要赐死驸马欧阳伦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统治带来了明朝的繁荣,但同时也伴随着残酷的政治斗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便是他对驸马欧阳伦..

    权力与忠诚的交织:朱元璋为何要赐死驸马欧阳伦
  • 朱元璋的后宫:探索明朝开国皇帝的家庭生活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在众多的故事中,关于他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后宫妻妾的数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根据..

    朱元璋的后宫:探索明朝开国皇帝的家庭生活
  • 战略抉择:朱元璋为何首选攻打实力强大的陈友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统一战争中,面临着众多对手。其中,实力强大的陈友谅和相对较弱的张士诚是最为显著的两位。然而,在这关键时刻,朱元璋选择了..

    战略抉择:朱元璋为何首选攻打实力强大的陈友谅
  • 明朝太后当政现象的缺席——朱元璋的早期防备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孙策和关羽都是著名的武将,他们的勇猛和智谋都被后人广为传颂。然而,关于“孙策是江东第一猛将吗?”以及“孙策单挑巅峰关羽,能打赢吗?”这样..

    明朝太后当政现象的缺席——朱元璋的早期防备
  • 朱升善终的背后:朱元璋杀功臣的例外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果断严厉著称,他在巩固皇权的过程中,对许多功臣进行了残酷的清洗。然而,有一位功臣却得以善终,他就是朱升。那么,朱升为何..

    朱升善终的背后:朱元璋杀功臣的例外
  • 朱元璋与功臣之死:权力游戏中的无奈选择

      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确实对一些功臣进行了清洗。这一历史现象引发了后人无尽的探讨与争议。为何在面对朱元璋的严厉打击时,这些功臣或其家族..

    朱元璋与功臣之死:权力游戏中的无奈选择
  • 权力的阴影:朱元璋与徐达之间的悲剧

      在明朝初年的历史中,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其对待功臣的态度一直是后人讨论的焦点。其中,徐达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他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了复杂的变数。..

    权力的阴影:朱元璋与徐达之间的悲剧
  • 情深似海:朱元璋与马皇后的不朽佳话

      情深似海:朱元璋与马皇后的不朽佳话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爱情故事以其别致的情感色彩和深情的忠诚,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这段感情不仅展现了一位..

    情深似海:朱元璋与马皇后的不朽佳话
  • 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元末明初的动荡年代,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决战不仅是两人权力斗争的高潮,也决定了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节点。最终朱元璋胜出,奠定了明朝基业。那么,朱元璋为什么..

    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