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首先说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发出的政令,并不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提出的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推崇以儒学为基础,道家,法家为辅助的新思想体系。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为了拔除窦太后所推崇的黄老之说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在朝廷中所占据的位置,开始新的改革。

  而董仲舒推崇儒学,则是为了弘扬儒学,和辅助汉武帝统一治国。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董仲舒为什么走上儒学的道路呢?

  董仲舒是广川人,出身地主阶级家庭,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渥,热爱读书。

image.png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董仲舒热爱读书的典故“三年不窥园”。

  据说,董仲舒从小就聪明,喜欢读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董仲舒的父亲,董太公非常心疼儿子,担心儿子读书读傻了,就在家中后宅建造了一个花园,希望董仲舒休息的时候,能逛逛花园,养养精神。

  没想到花园建成之后,董仲舒三年都没有逛过。

  董仲舒专注学习就到了如此地步。

  其实,在董仲舒读书的过程中,不止钻研儒学,而是各家学派典籍均有涉猎,法家,道家,阴阳家,经过董仲舒多年的专注,后来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后来汉景帝听说董仲舒十分博学,于是就封董仲舒为博士,负责皇帝的咨询和文书整理。

  在董仲舒三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广收学生,开启如孔子一般的教育生涯。董仲舒广招门生,弟子不限身份地位,但是董仲舒有一个癖好,不愿意面对弟子讲学,只在帷幕中隔着帘子为学生讲学,可能是有人群密集恐惧症吧。

  后来,董仲舒的弟子有很多都成了才,做了官,其中有的学生还做到了诸侯国的国相。

image.png

  在整个汉景帝时期,董仲舒都在弘扬儒学,从事教学工作,知道汉武帝继位。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汉朝历史上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在政治,军事,文化,农业,经济上面都有比较大的改革,这样看来,汉武帝是一位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主。

  在汉武帝继位初期,因为年幼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所以,做什么事都要过问窦太后的意见,渐渐的,刘彻对窦太后出现了政治分歧。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妻子,历经三代皇帝,是汉朝的继承者和守护者。那么窦太后传承的东西是什么呢?

  其中就有黄老之说,黄老之说,是从吕后时期就传承下来的传统思想,因为当时的汉朝无力兴兵作战,于是吕后就选择了用黄老之说的思想来治理国家。

  简单的来讲,就是我没有能力当爷的时候,就努力发育,当个缩头乌龟,不惹事,好好攒钱过日子。

  后来因为国家实在太穷了,所以后来的几位皇帝,也都用黄老之说来治理天下。慢慢的,汉朝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虽然黄老之说让汉朝获得了几代人的太平日子,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汉武帝看来,就是国家进步太慢了,照这样发展下去,汉武帝什么都干不成,终其一生,汉武帝不过是个看家人。

image.png

  而汉武帝想要做个当家人,打匈奴,改革,让国家强盛,让后世敬仰。所以汉武帝开始摸索除黄老之学以外的别的出路。

  这时董仲舒的思想,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儒学非常感兴趣,就召见了董仲舒,见到董仲舒之后,汉武帝对董仲舒惊醒了提问,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人三问。

  那么天人三问都问了什么呢?因为具体内容太深奥,这里我们就简单地叙述一下问题内容“如何巩固统治;治理国家的政术;天人感应是什么”。

  经过董仲舒的详细阐述,汉武帝对董仲舒非常满意,基本确定董仲舒的思想就是自己改革的希望。

  但是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权,说了不算,贸然董仲舒的思想使用在中央朝廷中,可能会遭到窦太后和守旧大臣的反对。

  于是汉武帝先将董仲舒派到诸侯国去,让诸侯国做这个小白鼠,先行试验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董仲舒先是到江都王刘非的国家做国相,刘非本身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但是因为董仲舒的声名远播,所以刘非对董仲舒十分礼遇。

  董仲舒在江都王的手下做国相的时间久了,江都王对董仲舒的能力非常认可,于是江都王渐渐地十分信任董仲舒,甚至将自己想要谋反的意图都透露给董仲舒。

  如果董仲舒是一个小人很有可能会将江都王想要谋反的想法告诉汉武帝,但是董仲舒没有,而是用大一统的思想规劝江都王,于是江都王渐渐的打消了谋反的想法。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董仲舒渐渐有些迷信天象之说,认为世间存在审判者,存在怪力乱神,人作恶会影响天意,于是经常做法事求雨。

image.png

  公元前135年,两座皇家宗庙接连起火,董仲舒认为这是天意在惩罚汉武帝,想要修书规劝汉武帝,汉武帝董仲舒的想法之后非常恼怒,当场就想将董仲舒斩首,后来想了想,董仲舒大概是读书读傻了,不能跟董仲舒计较,于是就将董仲舒贬黜了。

  其实汉武帝欣赏董仲舒,是因为董仲舒弘扬的儒学治国,有利于汉武帝实行中央集权,但是天人感应在汉武帝看来就比较滑稽,汉武帝根本不信哪个东西,作为皇帝汉武帝的脑子自然是够用的,他非常知道,神学这个东西,不过是上位者为了百姓臣服自己,弄出来骗人的。

  而董仲舒一定是读书读傻了,才相信神学这个东西,就因为董仲舒比较傻,才用神学这个东西来给汉武帝扣帽子。

  就这样董仲舒因触怒汉武帝被贬为平民,又开始了教学工作,过起了读书人的安分日子。

  四年后,汉武帝经过公孙弘的推荐再次任用董仲舒,这次还是让董仲舒做诸侯国的国相,只是这次的诸侯是胶西王刘端。

  胶西王刘端是一位比刘非更难伺候的主,比刘非更加残暴,凶狠的名声传遍天下,虽然刘端对董仲舒不错,但是刘端这个人性格反复无常,董仲舒非常害怕,于是,战战兢兢的在刘端手下做了四年的国相,之后就告病辞职了。

  离职后的董仲舒依然继续了儒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但同时董仲舒还继续关注着汉朝的消息,每次朝廷有大事需要决策的时候,汉武帝还经常派人到董仲舒的家中来咨询董仲舒的意见。

image.png

  就在董仲舒赋闲在家的时候,汉武帝也没有停止折腾,为了敛财打仗,汉武帝下令盐铁官营等政策,没想到却遭到了董仲舒的反对。

  董仲舒认为汉武帝这时竭泽而渔,虽然能够快速敛财,但是对百姓伤害极大,但是汉武帝不听,依然我行我素,于是百姓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公元前104年,董仲舒在家中病故,享年75岁,这就是董仲舒的一生。

  回顾董仲舒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董仲舒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强大的理论,满足了汉武帝对权力的需求。所以后来,董仲舒才搭上了权力的快车道,他的学说也被逐渐推广。

  说到底,还是因为董仲舒的学说,符合汉武帝的需求,所以才会被发扬光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