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有哪些特质?李世民为何选择李治继位呢?-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也是大唐的英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唐的天下有一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李世民如此优秀,他的儿子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李世民有14个儿子,其中不乏优秀者,但是在继承人选择上,李世民的心思却有些出乎意料,因为他最后的选择是略显平庸的李治,这让人有些捉摸不透,那么李世民最后下定决心选择李治的原因是什么?

image.png

  一、没有其他的继承人

  李世民的儿子虽然很多,其中优秀的也不少,但是他考虑过有资格继位的也就那么几个,曾经的太子李承乾、嫡次子李泰还有文武双全的吴王李恪,只可惜这三人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继位资格,甚至都没能得到善终。

  1. 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而死

  在众多儿子中,太子李承乾是最特殊的,这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其他的儿子名字都是一个字,只有李承乾是两个字,因为李承乾生于承乾殿,由此得名,这个名字还是李世民亲自取名,隐含着继承皇位总领乾坤的意思,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厚望。

  李世民如此喜欢李承乾有很多原因,李承乾是唐太宗第一个儿子,还是长孙皇后所出,是嫡长子,这一切都彰显着李承乾与其他皇子的不同的地位。李承乾天资聪颖,李世民因此对他更加喜爱,李承乾8岁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子,如果李承乾能够保持本心,太子之位以及后来的皇位非李承乾莫属,只可惜世事难料,人都是会变的。

  可能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宠爱让李承乾迷失了自己,他长大后开始不思进取沉迷酒色,每天只知道饮酒作乐、还贪恋美色,而且李承乾还爱搞两面派,在李世民面前装作忠孝的样子,背后私生活非常不堪。

image.png

  太子李承乾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承乾的所作所为李世民慢慢也有所耳闻,便开始对李承乾有所不满,李承乾察觉父皇对自己态度有变又嫉妒李世民宠爱李泰,于是李承乾准备谋反,没想到还没实行就被人告密,谋反失败,但是李世民依旧没舍得杀了他,只是被贬充军,但是没过多久李承乾郁郁而终。就这样,李世民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没了,李世民只能再考虑他人。

  2. 李泰没有容人之量

  李承乾死后李世民也曾考虑过他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嫡次子李泰,魏王李泰也是个有野心的皇子,实际上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太子和魏王之间就已经生出嫌隙,各自为营,李承乾决定谋反未尝没有李泰在背后推波助澜。

  李承乾被废后,李泰一下子自大起来,他觉得太子和皇位已经是囊中之物,但是李世民是何其睿智的人,李泰在背后陷害李承乾的事很快就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觉得李泰有不臣之心,而且没有容人之量,自己的同父同母的兄弟也可以陷害,假如有一天李泰登基,李泰的其他兄弟估计没有几个能够保全,为了避免这种惨剧的发生,李泰理所应当的被剔除了继承人之选。

  其实李泰也很可悲,可能是李世民的过度宠爱,还可能是同样身为嫡子的愤懑难平,他一直视自己的嫡亲哥哥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以为扳倒了李承乾自己就可以做太子,没想到扳倒了李承乾也就是扳倒了自己,最后李泰被遣送出京,去世时年仅35岁。

  3. 吴王李恪被冤杀

  除了李承乾和李泰二位嫡子外,李世民也非常喜欢一个庶子——李恪,李恪的优秀不输任何兄弟,李世民对他也很喜欢,但是李恪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也是摆脱不了的缺点,那就是血脉——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也是这样的血脉注定了李恪的悲剧,在李世民所有儿子中,我觉得李恪是最可惜的,命运也是最凄惨的。

  从李恪的名字可以看出,李世民在他刚出生时绝没有将他当作继承人考虑,“恪”有恭敬小心的意思,我觉得李世民是想通过这个名字告诉李恪要对皇帝恭敬小心,一生辅佐君王,也传达了一个意思,李恪不可能成为皇帝,因为皇帝不必对任何人恭敬小心。

  但是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嫡长子越长越歪,而李恪长大后却越来越优秀,能文能武,低调懂事,在大臣中名声也很好,就和李世民年轻时十分相像,颇具李世民当年雄风,但是李恪作为隋炀帝的外孙这一身份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一根不能拔除的刺。

  后来李恪17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将他打发到偏远地区任职,可能是想安排远点让李恪远离朝局,以免有人起了别样心思,也是对李恪的一种别样保护。

  李恪到偏远地区任职也没有心生怨恨,反而将这里治理的很好,又获得大臣和百姓的夸赞,没想到李恪却引起了长孙无忌的忌惮,后来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长孙无忌利用这件事牵连到李恪,就在李世民去世四年后,李恪被迫自尽。

  综上所述,李承乾谋反、李泰心胸小、李恪因血脉被忌惮都失去了皇位角逐,所以这是皇位落在李治手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嫡庶有别

  李世民寄予厚望的三个儿子都没有可能继承皇位后,选择李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治是嫡子,他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嫡三子,对于嫡庶唐太宗李世民看得还是比较重的。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自己就是嫡次子,再加上他敬重长孙皇后,所以才会将皇位选择一直放到以嫡子为重心之中。其实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适能者居之,但是古代对于嫡庶的区分非常明显,嫡庶之间的待遇也有很大区别。

  就拿李恪和李世民的三个嫡子来说,虽然李恪有能力,文武双全,比三位嫡子可能更强,但是他们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三位嫡子一直都放到李世民身边教导,而李恪17岁就要到偏远地区任职,还有很多地方都显示出嫡庶之间不可逾越的差距,所以李治能够继位和他嫡子的身份有很大关系,假如李治为庶子,皇位于他就是天边浮云遥不可及。

  三、朝臣支持

  皇位继承要考虑诸多方面,其中有一个强大的外家也是一个不小的助力,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外家就以为了在朝中有了支持,有了依靠,而李治的依靠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对长孙无忌非常信任,到后期长孙无忌甚至能够一手遮天,李治就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其实长孙无忌一开始并没有扶持李治,因为还有李承乾和李泰,后来李承乾谋反,李泰又引得李世民猜忌失去圣心,所以长孙无忌就只剩下李治这个选择。

  当时李世民确实有立李恪为太子的心思,但是被群臣一致反对,其实就是长孙无忌反对,也是这样长孙无忌才容不下李恪。有了长孙无忌的支持,再加上嫡子的身份,李治就成为皇位继承的不二人选,这是李世民选择李治的原因之一。

  四、李治并非无能

  其实历史上对李治还是有诸多误会的,李治并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只是比较懦弱,但是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还是绰绰有余的。

  李治担任皇帝时期是一个很尴尬的时期,前面有李世民珠玉在前,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放眼整个历史上的皇帝,能够媲美的都没有几个,赶超的更是少,所以李治就显得碌碌无为,而且这还不算,后来还有武则天强势称帝,对李氏家族的人进行大屠杀,这下子李治在众人眼中彻底成为了懦弱无能的形象,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可以换一种角度理解,不是李治无能,而是武则天太强。

  李治在历史上是一个仁善之人,这也是李世民选择他的重要原因,因为李世民夺得皇位就曾兄弟相残,他不想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最后才会下定决心选择李治,这样一个仁善之人当上皇帝一定不会为难自己的兄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