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设计空城计时,安排两个书童是什么意思?-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直是大家最关注的人,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将“细节”演绎处理得淋漓尽致。诸葛亮摆案点香,将一把古琴摆放在香案上,闭目养神、气定神闲。即便听到司马懿大军压境的震天声响,他依然泰然自若。

  在诸葛亮看来,自己这一虚招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然而,他毕竟是三国里的顶流人物。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阴阳八卦,会算乾坤未来,以他对司马懿的了解,自己走的是一步险招。可目前如果不这么办,定会惨败。事实证明,诸葛亮唱了一出好戏,不战而屈司马懿之兵。

image.png

  诸葛亮已经算定自己会赢吗?非也,他只不过在“排兵布阵”上用了心思。尤其是城楼上的两个书童,成了手里的王牌。

  街亭失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先主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没有忘记大哥的遗愿:兴复汉室。然,目下的情况是,虽然刘禅顺利继位,而且蜀国也在慢慢发展,不过想当年,三人桃园结义,义结金兰时,终因光复汉室这一光荣梦想而走到一起。

  可是,面对日益壮大的曹魏集团,让诸葛亮枕戈待旦,寝食难安。诸葛亮是绝顶聪明之人,他深知时机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为了一鼓作气战胜曹操,他做了一个决定:北伐。

  在一番论证之后,诸葛亮于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开启了“北伐模式”。在第一次北伐时,他亲率6万大军向祁山进发。他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魏则派曹真前去防守郿县。

  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有句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诸葛亮虽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却在这第一次北伐时出现严重失误。刘备生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不可重用,说此人只能纸上谈兵,并不务实。

  然而诸葛亮太过自信,又不乏刚愎自用,包括当时帐下有很多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孔明先生为何这般执着,因为马谡当时是蜀汉重点培养对象。

  其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白眉就是马良,马良是马谡的哥哥。公元209年,刘备当上荆州牧,马良是荆州从事。刘备入川后,留下马良在荆州辅佐关羽。刘备称帝后,马良被任命为侍中,也就是刘备的贴身近臣。夷陵之战中,他的表现可圈可点,让刘备很欣慰。不过,也因为这一战,马良丢了性命。

  我们知道,蜀汉第一位侍中是廖立,马良位居第二位,第三位是出现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郭攸之,第四位是费祎,第五位是董允。马良的特殊,体现在他是刘备称帝后的第一位侍中。马良死后,在一众接替人当中,刘备相中了马谡。

  其二,刘备入川没有带马良,带的是马谡。益州被平定后,马谡先后担任了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不难看出,马良去世后,马谡一直身居要职,其地位高于蒋琬、费祎、杨仪等人。换句话说,马谡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刘备也不会重用他。

  马谡的这些重要官职是刘备生前授予的,如此看来,他根红苗正,而且马谡又是蜀汉唯一一个能跟诸葛亮彻夜长谈军事谋略的人。所以,让马谡守卫街亭,就在情理之中。

  不过刘备晚年似乎发现了马谡的一些硬伤,所以让诸葛亮“察之”。

  但诸葛亮没有当回事,他让马谡镇守街亭。街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战关乎到后续战事的走向,大军开拔前诸葛亮特地嘱咐过马谡,而且还说了如何进行兵防布置——靠山近水驻军即可。但马谡自以为是,把兵安排在街亭山上。即便是当时的副将多次劝解,他依然我行我素。

image.png

  结果魏国大军压境时,一看他们驻扎在山上,觉得简直是老天送机会给他,于是一把火点了街亭山。

  街亭所在位置

  城楼上的“疑兵”

  众所周知,街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守住街亭,北伐是否完全可定尚属疑问,但至少可以取得阶段性的胜利,至少能为后续作战,提供一道坚实的战略屏障。

  然而,街亭失守,蜀汉大军暴露在敌手众目睽睽之下,这怎么能让心高气傲的诸葛亮不生气。

  迫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这到底是谁的错,是诸葛亮刚愎自用还是马谡一意孤行?容不得诸葛亮多想,眼前亟待解决的大事,是如何面对即将杀奔而来的曹魏大军。

  罗贯中: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

  央视网:司马懿的军事智慧在曹操与诸葛亮之上。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能与诸葛亮一决高下的非司马仲达莫属。

  曹魏这边闻风而动,司马懿深知残余的蜀军肯定士气不振,他料定诸葛亮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所以,他亲率15万精锐,准备乘胜追击。

  司马懿大军很快杀到西城城门之下,正当他信誓旦旦准备破门而入时,发现四道城门全部敞开,每个城门不过20个士兵,他们没有严阵以待,反而在悠闲地扫地,此时城楼上飘来瑟瑟琴声。

  《裴松之注三国志》:

  亮意气自若……令大开四城门……

  司马懿定睛一看,诸葛亮正端坐在城头之上,穿得仙风道骨,在那里抚琴。

  针对诸葛亮弹奏的曲子,向来争议很大,有人说是《十面埋伏》,因为此时的情境,只有《十面埋伏》才能表达这一章的主旨。所以司马懿听后感叹道:“诸葛亮指端仿佛有雄兵百万”。

  不过也有人分析,如果诸葛亮“故作姿态”,精明的司马懿肯定能识破诸葛亮“外强中干”的真相,因而产生了“双重博弈”。也就是说,诸葛亮演奏的,恰恰是那些如流水潺潺,安静平和的琴曲。

  如果说,这迷乱的琴曲是第一个“坑”,还不能完全让司马懿深踩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个“坑”,足够打破了司马懿的心理防线。

image.png

  除了诸葛亮泰然自若地抚琴,让司马懿产生了疑惑之外,诸葛亮身边的两个童子,直接让司马懿汗毛直竖。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毕竟是一位智者,即便每每深处险境,他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不过现在面对的是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到底胜算几成,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这次“空城计”能不能成功,靠他自己还不行,他又加了一道保险,那就是两个出彩的小书童。

  两个童子年龄尚小,常人思维来看,这两个孩子在面临生死时,他们的表情肯定不会撒谎,但他们却表现出非常镇定的样子,这让司马懿觉得非常不真实,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城中有伏兵。

  司马懿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他果断撤兵。

      关于司马懿退兵的猜测

  空城计是诸葛亮迫不得已采取的计谋,可谓险招。不禁要问,两个童子是怎么做到与诸葛亮一样从容不迫的呢?

  事实上,诸葛亮内心早已波涛汹涌,尤其是琴弦断了的那一刻,简直扣人心弦,让人看后大呼过瘾。

  原来,诸葛亮并没有将城内的实情告诉童子,两个童子都以为诸葛亮胸有成竹,于是也就表现得理直气壮,毫无惧色。而恰恰是他们的淡定,骗过了狡猾的司马懿。

  剧照:诸葛亮抚琴时童子分站两边

  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碰到这样的例子。如果一个罹患重病的人,在并不知道自己真实病情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生活也会变得轻松、自在。相反,如果你把真实情况告诉病患,那么患者只会陷入到沮丧甚至绝望的情绪当中,反倒不利于治疗和康复。

  最终,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诡计,不战自退。诸葛亮凭借着超群的智慧,不费一兵一卒,就“击退”了司马懿的十多万大军,留下了一段美谈。而对司马懿来说,在这出经典的桥段,两个童子堪称是最大的疑兵。

  不过,对于司马懿的退兵,也有历史学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司马懿心如细发,他对孔明的足智多谋自然了然于胸,所谓兵不厌诈,区区空城计在一个军事谋略家面前,肯定会被一眼识破,然而司马懿却“佯装不知”,径自退兵。他为何要这样做?是识英雄重英雄,要给亦敌亦友的诸葛亮一条生路吗?非也!

image.png

  我们知道,诸葛亮是蜀国股肱之臣,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诸葛亮被杀,那么蜀国肯定一蹶不振,而曹魏之所以久攻川蜀不下,就是因为有诸葛亮的存在,诸葛亮若死,那么蜀国肯定一家独大,因为东吴实力还不足以与曹魏抗衡。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兔死狗烹”,当曹魏政权崛起后,那么曹操集团肯定会将他司马懿一脚踢开,因为这在汉朝时早有先例。故而,司马懿不能让诸葛亮就这么死去,他要让诸葛亮平安无恙回到蜀国,继续与曹魏抗衡,这样的话,自己才能继续在曹魏阵营发光发热,当然,他一颗野心和抱负,才能慢慢实现。

  简单来说,如果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那么司马懿肯定会被曹家第一个清算,所以他最终放弃攻城。

  《空城计》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虽然这是作者罗贯中虚构的一出戏,不过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学习计谋本身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设计的精妙,同时,作为一个战术经典,也让许多兵家受益良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郭嘉与诸葛亮:两位传奇谋士的比较

      在中国历史上,郭嘉和诸葛亮是两位备受赞誉的谋士。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为各自的君主出谋划策,成就了一段段传奇故事。人们常常将两者进行比较,探讨他们的才能和..

    郭嘉与诸葛亮:两位传奇谋士的比较
  • 诸葛亮的遗言:为何推荐蒋琬做接班人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的智慧和才能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向刘禅推荐了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一决定的背后,隐藏..

    诸葛亮的遗言:为何推荐蒋琬做接班人
  • 诸葛亮的家庭生活:一夫一妻还是另有隐情?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私生活常受后人揣测,其中不乏有关婚姻生活的诸多疑问。蜀汉丞相诸葛亮便是如此,他的家庭生活一直是历史爱好者和《三国演义》粉丝讨论..

    诸葛亮的家庭生活:一夫一妻还是另有隐情?
  •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智谋较量:空城池计划真相探究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智谋的时代。其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和魏国军事家司马懿的对决尤为著名。许多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都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斗智斗勇,其..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智谋较量:空城池计划真相探究
  • 继诸葛亮之后,蜀国的命运之路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逝世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作为军事家、政治家,乃至文化象征的诸葛亮,他的去世对于蜀汉来说,既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也标志着蜀汉由盛转..

    继诸葛亮之后,蜀国的命运之路
  • 隆中对:诸葛亮的宏伟蓝图与潜在瑕疵

      在中国历史上,隆中对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刘备的一次著名会晤,它标志着刘备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次对话中,诸葛亮提出了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被后人誉..

    隆中对:诸葛亮的宏伟蓝图与潜在瑕疵
  • 刘备诸葛亮不招降张任的背后:战略与人性考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英雄的时代。《三国演义》作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为我们呈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其中,刘备和诸葛亮不招降张任的故事..

    刘备诸葛亮不招降张任的背后:战略与人性考量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希望与挑战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充满战争与智谋的时代。其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他希望通过北伐中原,实现恢复汉室的目标。然而,第一次北伐的希望..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希望与挑战
  •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智谋较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智谋与策略的时代。其中,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和魏国的司马懿是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之间的斗争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智谋较量
  • 诸葛亮与姜维:谁的军事才能更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智谋与策略的时代。其中,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和将领姜维是两位杰出的军事家。他们共同为蜀国的发展和北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

    诸葛亮与姜维:谁的军事才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