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晴雯病补雀金裘,为什么这会导致她的死亡?-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红楼梦》晴雯病补雀金裘,为什么这会导致她的死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王子腾过生日,王夫人并没有过去。贾宝玉大清早要赶去给舅舅拜寿。由于外头下雪珠儿,贾母便命鸳鸯把一件雀金裘找出来给他穿。

  雀金裘是用孔雀毛织成的斗篷大氅一类,防风抗雪的服饰。

  与之前薛宝琴得到的凫靥裘一样,都是贾母珍藏多年的俄罗斯进口之物。

  凫靥裘是用野鸭子头面上的翠毛织成,外观与雀金裘极为类似。

  不过一个是野鸭子头上毛,一个是孔雀毛。如果比喻到人,则薛家女儿都成了“野丫头(野鸭头)”,如何配得上贾宝玉这孔雀!

  雀金裘与凫靥裘的言外之意,代表贾母反对金玉良姻,支持宝黛姻缘的立场。

图片.png

  闲言少叙,贾宝玉穿着雀金裘去了舅舅的生日宴,不想就出事了。

  雀金裘被火星子迸上,烧坏了指甲盖大小一块。关键贾母还让明天穿了继续去,贾宝玉如何能穿破衣服?一时不免着了急。

  要不说贾宝玉一接触舅舅王子腾就容易出事。

  当初给舅母拜寿回来,就被贾环恶意烫伤了脸,引火上身。

  随后舅母王子腾夫人过来探视,才进门就被五鬼魇魔法,差点丢了性命。

  如今又是给舅舅王子腾拜寿,又一次引火烧身,会有什么祸事呢?答案就是害了晴雯的命。

  雀金裘被烧坏,吩咐婆子拿出去一圈都没人接这个活儿,原因固然有外头不认识,主要还是时间少、任务重、不值当、怕惹祸上身等因素众人不敢接手。

  万不得已,只有病重的晴雯挣扎着起来,看过后说她会用“界线法”缝补,于是顶着高烧用了一晚上时间替他补好了雀金裘。

  也正是这次“勇补雀金裘”,为晴雯日后之死埋下了伏笔。

  (第五十二回)宝玉见他着急,只得胡乱睡下,仍睡不着。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地剔出绒毛来。麝月道:“这就很好,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宝玉忙要了瞧瞧,说道:“真真一样了。”晴雯已嗽了几阵,好容易补完了,说了一声:“补虽补了,到底不像,我也再不能了!”嗳哟了一声,便身不由主倒下。

  晴雯补完雀金裘,后来慢慢也就把病养好了。为什么说她日后之死就源于这次挣命补裘呢?这源于曹雪芹写的一个细节。

  当时晴雯补完雀金裘时,时间是凌晨四点,贾家的西洋自鸣钟正敲了四下。

图片.png

  凌晨四点恰是“寅时”,所以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

  有观点认为“寅”字避讳曹寅并不对。第二十五回薛蟠说“庚黄”时,就明确出现了“唐寅”,不存在避讳一说。

  之所以脂砚斋提示“避讳”,源于寅时对于正高烧咳嗽不止的晴雯并不是好事。

  原文说她“补几针歇一下……嗽了几阵”,到寅时补完,就暗示晴雯患上了“寅时病”而忌讳。

  中医认为“寅”对应手太阴肺经,肺虚之人常常会在下半夜三四点钟警醒睡不着。主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等症。一般女儿肺虚或者肺痨多是那时不舒服醒来。

  像林黛玉那种阴虚嗑疾之症,必有“寅时病”。

  晴雯日后被王夫人撵走,也说她是“女儿痨”。

  “女儿痨”是少女期的肺结核。一般急症的话大多会有咳血等症状。晴雯、林黛玉都没有,证明女儿痨之说不对。

  但晴雯死前瘦成一把骨头,虚弱到了极点,也确实是大问题,比之林黛玉的病情要严重得多。

  推测晴雯真正的病情应该是肺炎一类。当日重感冒没有好,又熬夜半宿给贾宝玉补雀金裘,因此伤了根本。

  尤其胡太医的药原本对重症是有效的,却被贾宝玉认为是虎狼药,让王太医换成药效更轻的药,全靠晴雯自身硬扛过去而留下了肺疾隐患。

  晴雯之死,责任在贾宝玉和王太医。

  病补雀金裘,责任在贾宝玉和王子腾。

图片.png

  其中的巧合都与“王”有关。王太医还是林黛玉的主治医生。薛宝钗都认为林黛玉的药里人参肉桂太多了,王太医能不知道?真正的医毒“虎狼药”是王太医才对。

  而晴为黛影。雀金裘又是贾母借以支持宝黛姻缘反对金玉良姻之象征。金玉良姻背后是王家在主导和推动。贾宝玉去王家烧坏了雀金裘,由晴雯挣命给补上,最终害了性命……

  曹雪芹分明在暗示王家在背后破坏宝黛姻缘,并最终导致林黛玉像晴雯一样被迫离开贾家后,很快泪尽而亡。

  对此,《葬花吟》《桃花行》《柳絮词》,以及《折足雁》酒令,《五美吟》、芙蓉花签等都做了明确的伏笔。

  晴雯勇补雀金裘,也是伏笔贾宝玉的“祸事”来自狠舅王家,只有林黛玉才能够帮助他,帮助贾家。金玉良姻背后是王家在策划,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奈何随着林黛玉被迫离去而死,最终功亏于溃。

  王夫人等王家人主导和操控之下的贾家,只会做对她们有利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古文名著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