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因为经历相似-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诗文的理解非常精妙,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她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林黛玉认为好诗要崇尚天然,推崇魏晋天真,不太接受陆游的写实现实,认为宋诗至陆游出现式微又太过于“匠气”。

  而除了陆游之外,林黛玉还直言不喜欢李商隐,只有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尚可。

  林黛玉对李商隐的不认可当然不是因为她骄傲,而是读书人各有喜好。就像一部《红楼梦》,书中人物各有拥趸,喜欢黛玉和抨击黛玉者泾渭分明。

  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和陆游,并非他们不好,或者认为她比二者强,而是两人类似的人生经历让她“不喜欢”。

  《红楼梦》里创作和引用的诗词,解读诗文内容是一方面,最要注意诗词背后的典故。

图片.png

  比如陆游,他最被人诟病的是《钗头凤》,听从母亲抛弃发妻另娶。可不就是林黛玉面对王夫人不喜欢,力促贾宝玉娶薛宝钗的现实!而薛宝钗的诗就颇有陆游之风,也是林黛玉不以为然的原因。

  李商隐之所以不让林黛玉喜欢,并不是他的诗不好,或者不对林黛玉的胃口。作为大唐诗坛最后一抹荣光,小李杜是承接李杜、白元之荣耀的不二人选。李商隐又岂能不好。

  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就应该是李商隐与林黛玉过于贴近的人生有关。

  如果陆游太像贾宝玉,李商隐则太像林黛玉自己。

  李商隐自幼失去父亲,作为家中长子从小就与母亲负担起家业,靠替人抄书赚钱养家。而他的仕途和人生也极为坎坷。

  唐文宗大和七年,屡试不第的李商隐投奔出任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崔戎待他与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一样多加栽培,表兄弟三人感情也甚笃。

  不久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后很快病故,他一生清廉家境不富裕。李商隐无法继续呆下去,便离开崔家再次踏上未知的人生旅途。

  时值深秋,李商隐路上借宿在一户骆姓人家的园亭之中,夜里下起秋雨,窗外雨打枯荷声传来,又想起分别不久的表兄弟和故去的表叔,对未来更加迷惘,便写下《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林黛玉说她不喜欢李义山,却只得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里她修改了一个字,将原诗的“枯”改作“残”,更适合她当时的人生处境。

  枯荷代表生机已绝是李商隐作诗时的现实。

  而荷为林黛玉的具象,她是“莲”的象征,掣得芙蓉花签……林黛玉说“留得残荷听雨声”时尚未到深秋,荷花一息尚存,就像林黛玉当时尚未枯萎。

  所以,“留得残荷听雨声”更贴切林黛玉当时。

图片.png

  但是,李商隐作诗时的处境,从表叔家不得已离开,思念表兄弟,又前途未卜,都对应了林黛玉后来的结局。

  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作为林黛玉的姻缘签,借昭君出塞故事预示林黛玉日后会离开舅舅贾家,别离表兄贾宝玉,远嫁异国为王妃。

  对此潇湘妃子和贾探春的大量伏笔,都能证明日后林黛玉是和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为王妃。

  林黛玉远嫁离开贾家,与贾宝玉分别,就与李商隐离开崔家,思念表兄弟作“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情景一模一样。

  曹雪芹借鉴李商隐的这一段心路历程,借“留得残荷听雨声”影射林黛玉日后远嫁路上之凄苦境况。

  只可惜李商隐人生尽管不如意,却仍旧还有二十多年岁月。林黛玉远嫁则从“残荷”化为“枯荷”,很快就泪尽而亡了。

  她与贾宝玉的分别成为永别,再也不能相见。

  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倾吐出她所有的不甘心!是曹雪芹最善于借典故讲故事的叙事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古文名著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