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赵姨娘大闹真的是因赵国基的丧银问题吗?-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赵姨娘这人物身份极为特殊,她是半个主子,她是贾政之妾,是贾环和贾探春之母。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红楼第五十五回,随着王熙凤的小月,身体逐渐吃不消繁冗的工作,王夫人迫不得已,将管理权暂交给李纨、探春、宝钗。

  可就在三人管理小组刚刚上任之际,就遇到了第一个麻烦,那就是赵国基的丧银问题。

image.png

  赵国基不过是荣国府的仆人,按理来说他的丧银按照旧例发放即可,可赵国基同时又是赵姨娘的亲兄弟,也是探春血缘关系上的亲舅舅,导致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按照祖宗的旧例,荣国府姨娘的亲人去世,如果姨娘是外头买来的,给丧银四十两,如果姨娘是贾府的家生丫鬟,那么只给二十两丧银!

  赵姨娘、赵国基都是荣国府的家生奴仆,他们父母那一辈就是贾府的奴隶,所以探春按照家生奴的标准,只批准了二十两丧银!

  探春前脚处理完这件事,后脚亲娘赵姨娘就赶了过来,她听闻了此事,觉得丧银发放存在问题,于是就闹到了探春跟前。

  赵姨娘感到委屈,其核心原因就是对比的差距,因为在她之前,袭人的母亲也去世了,可袭人却领了整整四十两的丧银,这是赵姨娘心理上无法接受的直接原因,原著记:

  赵姨娘道:“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一面说,一面眼泪鼻涕哭起来。——第五十五回

  从理性角度来看,赵姨娘的撒泼很没有道理,人家袭人并不是荣国府世代的奴仆,只是当年花家一时间穷困,这才将花袭人卖进了荣国府,所以袭人属于外来人员,与赵姨娘的家生奴仆身份不同,按照规矩,袭人就应该得这四十两银子。

  由此观之,赵姨娘实在是不懂事,为了自己多捞点钱,就刁难亲生女儿,想要通过探春的权力,以权谋私。

  赵姨娘的确存在问题,她的攀比心理很不合时宜,也不符合规矩,但立足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个人认为,赵姨娘的攀比并不是完全无理取闹,她也有自己的道理在其中。

  按照荣国府的旧例,不论是二十两丧银,还是四十两丧银,都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发放对象必须是荣国府的姨娘身份!

image.png

  赵姨娘给贾政当侍妾已经多年,她是实打实的姨娘身份,可袭人的身份却存在争议。

  从严格编制角度来讲,袭人并不是官方意义上的姨娘,她的月例也不是贾府官中发放,而是由王夫人直接发放,这是第三十六回,王夫人亲自给王熙凤下达的红头文件: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第三十六回

  也就是说,袭人虽然拿着姨娘的工资,但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姨娘,她只是被王夫人提前内定。

  可这种约定俗成的内定,并不能代表贾府官方编制的认可。

  所以在高鹗(或无名氏)续书中,贾宝玉科举考试后,就离家出走,王夫人被迫无奈,只能重新给袭人寻找姻缘,最终促成了袭人和蒋玉菡的婚事,可以试想,如果袭人是真的姨娘,贾府断然不会这样对待袭人的未来。

  因此,赵姨娘心中不服,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无理取闹,她自有自己的道理。

  可面对赵姨娘的质问,探春很明显站在袭人那边,她默认这四十两银子就是袭人应该拿的,这并不是说探春双标,而是因为袭人背后是王夫人,这是探春无法得罪的长辈。

  甚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袭人的四十两银子,虽然出自官中,但并不是贾府总管房主动给的,而是王夫人自己要求的,这一点原著也有记录:

image.png

  贾母叹道:“我想着,他(袭人)从小儿伏侍了我一场,又伏侍了云儿一场,末后给了一个魔王宝玉,亏他魔了这几年。他又不是咱们家的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他妈没了,我想着要给他几两银子发送,也就忘了。”凤姐儿道:“前儿太太赏了他四十两银子,也就是了。”——第五十四回

  虽然王熙凤嘴里说的是:前儿太太赏了袭人四十两银子。但我们读者都知道,这笔钱可不是出自王夫人的私库,而是贾府官中的钱!

  如果没有王夫人的专门叮嘱,总管房有可能就按寻常丫鬟标准,给袭人家发放丧银,可王夫人主动要求给四十两,总管房也无可奈何,只能从命。

  可不管怎么说,最先打破祖宗规矩的人不是赵姨娘,而是王夫人,以及对王夫人唯命是从的总管房,赵姨娘只是也想趁机钻这个空子,但没有成功。

  当然,探春不给赵姨娘开后门的做法,当然是正确的,毕竟她此时也刚刚管家,如果一开始就做这种出格的事,难免被底下人诟病,以后再难立威。

  但对于赵姨娘的潜在心理,我们读者也要全面了解,否则只会将赵姨娘的撒泼,理解成肤浅的无理取闹,这无疑不符合严谨解读的宗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古文名著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