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百伶百俐的王熙凤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读红楼,很多人对王熙凤印象深刻,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金庸之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言: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文如玉。

  感情如同流沙,一个人若是对感情太过执着,那么这段情,必然不会长久;一个人过于优秀突出,便有招致侮辱的可能,真正有大智慧的君子,应该谦虚谨慎,如同玉石温和的质地一般。

  一语成谶,《红楼梦》中有两个女子,恰恰暗和了金庸先生之“情深不寿,强极似辱”的推断:

  林黛玉一生痴情,最终泪尽而逝,与宝玉无缘;王熙凤一生锋芒毕露,掌握荣国府管家大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反算了卿卿性命”。

  很奇怪,古往今来,太过聪明之人,往往没有好结局,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

  岂不见《三国演义》之杨修,为人张扬,爱揣摩曹操的心思,曹操于门上提了一个“活”,杨修立刻猜出“门内加一个活乃阔字”,立刻让人将门拆除;

  有人对曹操进贡酥酪,曹操于酥酪盒上提了“一盒酥”三字,杨修见后,便领会到背后“一人一口酥”之真意,将盒内的酥酪全部分给下人食用。

image.png

  杨修算不算聪明人?自然算是,他的聪慧机变,远非一般人可比,可他最终却被曹操以散播谣言,扰乱军心为由,将其就地正法,只因他窥探到了曹操夜间口令“鸡肋”的背后含义,认定曹操即日便要班师回朝,并自诩聪明,将消息散播出去,最终落得个人头落地的结局。

  慧极必伤,这是古往今来所有聪明人的共同结局,他们未将聪明转化成智慧,只能为聪明所累。

  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最典型的聪明人,也是这般,周瑞家的赞她“有一万个心眼子,十个能说会道的男人也说她不过”,这算是人精中的人精了。

  最早看出王熙凤“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就是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第52回贾府娘儿们一起聊天,期间贾母言语间谈到了王熙凤,并表示对她的未来有隐隐的担忧,且看原文:

  贾母点头叹道:“我虽疼她(王熙凤),我又怕她太伶俐不是好事。”凤姐儿忙笑道:“这话老祖宗说差了。世人都说太伶俐聪明怕活不长,世人都说,人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说,不当信。老祖宗只有伶俐聪明过我十倍的,怎么如今这样福寿双全的?只怕明儿我还胜老祖宗一倍呢!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第52回

  听听凤姐的话,这是多么精于世故的一个人,贾母隐忧“慧极必伤”,王熙凤却连这个话题都不放过,立刻用贾母“比我更聪明伶俐十倍,却照样福寿双全”来引起话题,一箭双雕,既夸了贾母聪明,又夸了贾母福寿双全,现场气氛被她把握得死死的。

  王熙凤的确聪明,但她的聪明流于表面,无法进阶成为“智慧”。贾母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层,才为王熙凤担心,生怕她太聪明会出事,这是贾母作为过来人的经验。

  站在世俗角度,王熙凤这样的聪明,应是大部分人所追求和推崇的,《红楼梦》第36回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证明王熙凤的“一万个心眼子”,那就是她对王夫人房中一等丫环位置的考量。

  第36回,彼时金钏已然跳井自尽,王夫人房中的一等丫环少了一个,底下的婆子们都想让自己的女儿填补这个空缺,于是纷纷给王熙凤送礼,可王熙凤是怎么对待这些人的呢?

  你的礼物我收,但事儿我就不一定帮你办了。

  凤姐笑道:“也罢了,他们几家的钱,容易也不能花到我跟前,这是他们自寻的。送什么来,我就收什么,横竖我有主意。”凤姐儿安下这个心,所以自管迁延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然后乘空方回王夫人。——第36回

image.png

  王熙凤身上充斥着世俗精明,面对别人的礼物,她照收不误,甚至为了让这些人多给自己送些礼物,故意拖延时间,等礼收的差不多了,才去找王夫人咨询金钏位置的空缺该如何填充。

  可谁也没想到,王夫人却动了善心,亦可能对金钏之死感到愧疚,她将金钏每月的一两银子给了她妹妹玉钏,这个一等丫环的位置等于被裁撤了,也就是说,那些送礼的人全部都白送了:

  王夫人听了,又想一想道:“也罢!这个分例只管关了来,不用补人,就把这一两银子给她妹妹玉钏儿罢。她姐姐服侍了我一场,没个好结果,剩下她妹妹,跟着我吃个双份子也不为之过。”凤姐儿答应着回头找玉钏儿,笑道:“大喜,大喜。”玉钏儿过来磕了头。——第36回

  从头到尾,不论谁送礼,王熙凤都收,其实她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位置只能填补一个人,可却收了所有人的礼,最后这唯一的位置还没拿下,送礼之人白白花费了不少银钱,王熙凤一点儿损失都没有。

  王熙凤身上有着很浓郁的世俗厚黑精明气息,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被称为“人精”,她总能一眼看透事件背后的真相,并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获得最大的利益,这种世俗哲学为王熙凤添彩不少,她的这种本事让很多读者对她又爱又恨,无怪乎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评价其: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可王熙凤的这种聪明终究是小聪明,难以上升到“智慧”的层面,小聪明只能让人生锦上添花,大智慧才是顺风顺水的关键。

  亦如秦可卿临死前给凤姐托梦,也曾提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等语,并规劝王熙凤提前为贾家的衰败做好准备——祖茔附近多置办田产,并将家塾设置于此!

  秦可卿梦中所托,皆是金玉良言,为的是贾家子孙在将来没落后,能有饭吃、有书读,只要具备这两项,难保将来后继有人,重新振兴贾府。

  可王熙凤却从未听进去,梦醒之后便忘记了可卿的叮嘱,最终导致贾家大厦将倾之际,诸人散得彻底,连最基本的后路都没留下。

image.png

  王熙凤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在于此,她对自己的聪明很有信心,以致忽略了世间规律,她对权力、威望、金银的巨大执念,让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于是:

  为了三千两银子,王熙凤害死张金哥和守备之子这对苦命鸳鸯;为了捞钱,她私自挪用荣国府下人的月钱,拿出去放高利贷,中饱私囊;为了践踏尤二姐,她竟然买通张华,让他去官府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间成亲,高鹗续写的后40回中,王熙凤的这番操作成为贾家被朝廷盯上的一个直接原因。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能放下执念,纵观《红楼梦》全书,有一个人完美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贾母,根据书中的各处细节可以看出,贾母当年的管家能力,绝对在王熙凤之上,可她深通天机,明白“强极必辱”的道理,于是早早将管家权送给了王夫人,其后又扶持孙媳王熙凤,自己乐得逍遥,每日吃吃喝喝,跟孙子孙女热热闹闹,度过自己的余生。

  真正的智慧往往是这样的姿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王熙凤太聪明了,她身上看不到半点“拙”、“愚”的气息,这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古文名著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